1 歐洲人從非洲輸入奴隸到中南美洲種植甘蔗,以確保歐洲市場有足夠的糖供給。換句話說,十七世紀的歐洲人意識到糖做為商品可能帶來的長遠利益,因此以獲取殖民地為目標,進而讓殖民地為殖民母國生產糖與其他產品。
臺灣也在此時遭西班牙短暫殖民,但真正將臺灣作為商業殖民地的,則是歐洲另一國家:荷蘭。1624年,荷蘭人入主臺灣時,留意到臺灣南部的土壤與氣候十分適合甘蔗生長,於是招募漢人,大量種植甘蔗並製造蔗糖,輸往中國大陸、日本、波斯等地。這商機讓糖業不斷擴增,蔗田面積逐漸增加。對荷蘭人來說,臺灣就像「會釀蜜的蜜蜂」一樣,相當甜美。面對荷蘭人的殖民,這些先民也遭受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。甜蜜的蔗糖背後,有著許多歷史的哀愁。
參考資料:黃奕瀠,〈【菲關糖事】之二:殖民與糖〉,農傳媒,2017。
依據本文,歐洲人在十六、七世紀進行海外探險的動機之一是什麼?
臺灣也在此時遭西班牙短暫殖民,但真正將臺灣作為商業殖民地的,則是歐洲另一國家:荷蘭。1624年,荷蘭人入主臺灣時,留意到臺灣南部的土壤與氣候十分適合甘蔗生長,於是招募漢人,大量種植甘蔗並製造蔗糖,輸往中國大陸、日本、波斯等地。這商機讓糖業不斷擴增,蔗田面積逐漸增加。對荷蘭人來說,臺灣就像「會釀蜜的蜜蜂」一樣,相當甜美。面對荷蘭人的殖民,這些先民也遭受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。甜蜜的蔗糖背後,有著許多歷史的哀愁。
參考資料:黃奕瀠,〈【菲關糖事】之二:殖民與糖〉,農傳媒,2017。
依據本文,歐洲人在十六、七世紀進行海外探險的動機之一是什麼?
A 小麥在歐洲短缺
B 想了解其他地區的文化
C 尋找適合種植甘蔗的殖民地
D 尋找可讓歐洲人大量移民的地方
本網站提供的試題,僅供自我練習,並不保証完全正確。試題如有疏漏、錯誤,請E-mail告訴我們,我們會儘快更正。
改變只是開始,持續才是關鍵
Enough is enough.(我受夠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