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甲:日本,輸出鹿皮、砂糖;輸入香料、棉布
B 乙:中國,輸入絲綢、瓷器;輸出稻米、香料
C 丙:東南亞,輸入軍用品、棉布;輸出鹿皮、蔗糖
D 丁:英國,輸入香料、軍用品;輸出絲綢、瓷器
甲:日本正確但輸入的是白銀、軍用品
丙:英國東印度公司
丁:東南亞
A 英國
B 中國
C 葡萄牙
D 西班牙
圖中的時間十七世紀中期到十八世紀中期,當時日本正實施鎖國政策(1633~1854年),而圖中船隻數量雖有起伏,但未曾斷絕,可知應是鎖國時期仍獲准與日本貿易的中國或荷蘭兩國之一。
A 統治時期
B 推展農作
C 政權財源
D 移民政策
荷蘭治臺38年(1624~1662),明鄭19年(1663~1682),荷蘭較長
政權財源基礎都是國際貿易}荷蘭招募漢人來臺拓墾;明鄭號召反清復明士民來臺
A 荷蘭統治的南部
B 西班牙統治的北部
C 鄭氏政權時代的中部
D 清帝國統治時代的東部
荷蘭統治臺灣時,以種植甘蔗,加工製造砂糖(蔗糖),再進行國際貿易圖,於是從中國招募漢人來臺種植甘蔗
6 陳大華在整理臺灣歷史時,將兩個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進行比較如附表。根據表中內容判斷,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
項目 | 「甲」時期 | 「乙」時期 |
重要農作 | 甘蔗 | 稻米 |
出口商品 | 蔗糖、鹿皮、稻米 | 蔗糖、鹿皮 |
進口商品 | 白銀、香料 | 「丙」、民生用品 |
貿易對象 | 中國、日本、東南亞 | 中國、日本、東南亞、「丁」 |
A 「甲」時期是鄭氏統治時期
B 「乙」時期是荷蘭統治時期
C 「丙」進口商品是絲織品
D 「丁」是指英國東印度公司
甲是荷蘭統治時期
乙是鄭氏統治時期
明鄭與英國東印度公司訂立商約,進口軍用物資(武器、火藥等)
A 甲、乙
B 丙、丁
C 丁、戊
D 甲、丙
A 購買甲的貨物賣給戊
B 購買丁的貨物賣給丙
C 購買丙的貨物賣給乙
D 購買乙的東西賣給甲
A 樹皮
B 動物的脂肪
C 動物的皮毛
D 動物的獸骨
本網站提供的試題,僅供自我練習,並不保証完全正確。試題如有疏漏、錯誤,請E-mail告訴我們,我們會儘快更正。
態度決定高度
Water under the bridge. (事已至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