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itive SSL
A 三從四德
B 七上八下
C 九牛一毛
D 三五成群

三從四德→三從:在家從父、出嫁從夫、夫死從子;四德:婦德、婦容、婦言、婦功


A 有教無類
B 因材施教
C 舉一反三
D 金聲玉振

有教無類:指施教的對象,沒有貴賤貧富的分別。

因材施教: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、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。注重學生個別差異

金聲玉振:為孟子稱讚孔子聖德兼備,正如奏樂,以鐘發聲,以磬收樂,集眾音之大成。


A 「巧言令色」的派大星
B 「行不由徑」的珊迪
C 「暴虎馮河」的章魚哥
D 「言不及義」的蟹老闆
~{「行不由徑」的珊迪:走路不走捷徑。比喻行事光明正大,不投機取巧。}{「巧言令色」的派大星:巧言:花言巧語;令色:討好的表情。形容花言巧語,虛偽討好。}{「暴虎馮河」的章魚哥:暴虎:空手搏虎;馮河:涉水過河。比喻有勇無謀,魯莽冒險。}{「言不及義」的蟹老闆:及:涉及;義:正經的道理。指淨說些無聊的話,沒有一句正經的。}

A 最初制定祭典的人
B 首先從事陶藝的人
C 最先發起作惡的人
D 率先勇於抗暴的人

孔子認為用像人的俑陪葬,在意念上實與用真人陪葬無異,所以指責最初發明俑的人,一定會得到報應,絕子絕孫。後世用以比喻首創惡例的人。


A 三人行,必有我師「焉」
B 塞翁失馬,「焉」知非福
C 心不在「焉」
D 不入虎穴,「焉」得虎子

塞翁失馬,「焉」知非福、不入虎穴,「焉」得虎子:豈、如何,副詞

心不在「焉」:此,代名詞


A 陶淵明:盛年不重來,一日難再晨
B 中庸:凡事豫則立,不豫則廢
C 周敦頤: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
D 論語:譬如為山,未成一簣,止,吾止也;譬如平地,雖覆一簣,進,吾往也

孟子曰:「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」→語譯:「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,晒一天,凍十天,也不可能生長。」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,一時又懶散,沒有恆心


A 學而「時」習之
B 其不「善」者而改之
C 有朋「自」遠方來
D 三人行,必有我師「焉」

學而「時」習之:副詞(時字用作副詞,意為按時。)

其不「善」者而改之:形容詞(善:好的,優點)

有朋「自」遠方來:介詞(從,這裏指從遠方來)

三人行,必有我師「焉」:助詞(大概的意思就是肯定的意思,就相當於語氣助詞)


A 以「仁」為中心思想,主張「忠、恕」之道
B 與孟子、大學、老子並稱為四書
C 篇名與內容無絕對相關,如「為學篇」並非全部論為學
D 每一則都各自獨立,彼此意旨不相連貫

論語與孟子、大學、中庸並稱四書


A 吾嘗終日不食,終夜不寢,以思,無益,不如學也
B 吾嘗終日而思矣,不如須臾之所學也
C 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
D 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

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→學思並重

吾嘗終日不食,終夜不寢,以思,無益,不如學也、吾嘗終日而思矣,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→學重於思

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→溫故知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