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他常常說:「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。何必太精明呢?」──說明「差不多」就是差不多先生的處世原則
B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,和你和我都差不多──強調差不多先生是中國人
C 他姓差,名不多,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──暗示差不多先生是全中國人的代表
D 只好明天再走了,今天同明天走,也還差不多──諷刺國人缺乏時間觀念
差不多先生的相貌,和你和我都差不多──強調差不多先生是中國人暗示每個人都有差不多先生的特質}
A 愛情跌跌撞撞地跳進了我的門裡
B 日日夜夜都期盼著明日的黎明
C 他拉拉父親的衣襟,父親漸漸放慢了腳步
D 暴風雨掠奪了農地裡的所有作物,正欣喜地抖動著他的身軀
暴風雨掠奪了農地裡的所有作物,正欣喜地抖動著他的身軀:轉化(擬人)}
轉化:描述一件事物時,轉變其原來性質,化成另一種本質截然不同的事物來形容敘述。主要有三種的方式:(1)將物擬人(擬人);(2)將人擬物(擬物);(3)將抽象化為具體(虛擬實)。
A 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。何必太精明呢──設問
B 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──誇飾
C 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,遲了兩分鐘,火車已開走了──誇飾
D 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,不肯算帳,不肯計較──類疊
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,遲了兩分鐘,火車已開走了──誇飾:類疊
類疊:文句中同一個詞彙或語句接二連三的重複使用便稱為類疊,可達到反覆強調,凸顯重點的效果。
A 同樣是父母所生,為什麼哥哥高大英挺,而我卻是矮短肥胖呢
B 私德猶如內衣,髒不髒自己明白;聲譽猶如外套,美不美別人評定
C 一瓶礦泉水居然要價一百元,這間商店真是物美價廉啊
D 本次校外教學活動雖然短暫,卻帶給我永恆的回憶
映襯:兩者相互比較來襯托出其中一方的不同,呈現兩物的對比。
譬喻:「借彼喻此」)
同樣是父母所生,為什麼哥哥高大英挺,而我卻是矮短肥胖呢本次校外教學活動雖然短暫,卻帶給我永恆的回憶:映襯
)私德猶如內衣,髒不髒自己明白;聲譽猶如外套,美不美別人評定:譬喻+映襯
A 大夥兒私底下幫朱大哥取個「法號」叫豬哥
B 差不多先生死後「綽號」叫圓通大師
C 詩人李白「別號」青蓮居士
D 人死去之後,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,取的稱號叫做「自號」
「綽號」:外號。
「法號」:佛教徒受戒時取的名號或死後所加的稱號。
「別號」:本名之外另取的名字。《老殘遊記》第一回:「大家因他為人頗不討厭,契重他的意思,都叫他老殘,不知不覺,這‘老殘’二字便成了個別號了。
自號:自己為自己所取的號。例如:唐朝詩人李白,自號為青蓮居士。
A 大膽的假設,小心的求證
B 盡信書,不如無書
C 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
D 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
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: 盡自己能力去做,但成功與否就取決於天命了。此與科學的主張相違背
A 說一不二
B 無徵不信
C 三人成虎
D 一言九鼎
無徵不信:沒有證據,不能使人相信
說一不二:形容說話算數,說了就不改變。
三人成虎:市集中無虎,但只要三個人說有虎,則會信以為真。比喻說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。
一言九鼎: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。比喻說話力量大,能起很大作用。
A 琦君──月是故鄉明
B 杏林子──那些病痛教我的事
C 胡適──文言盛世
D 楊喚──走進童詩祕密花園
胡適──文言盛世:→胡適主張以白話文寫作,並使用新式標點,讓文學走向平民化,使白話文成為宣傳新思想的利器
A 有村舍處有佳蔭,有佳蔭處有村舍
B 開車不喝酒,喝酒不開車
C 你的錢就是我的錢,我的錢還是我的錢
D 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
A 玖壹壹是當今學子崇拜的「偶像」/廟前立著一尊「偶像」供信眾膜拜
B 購物後請到櫃臺排隊「算帳」/話不要亂說,以免被秋後「算帳」
C 老闆的「耳目」眾多,消息靈通/他的表現令人有「耳目」一新的感覺
D 做人心胸要寬大,不要凡事「計較」/他凡事不肯認真,不肯「計較」,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
做人心胸要寬大,不要凡事「計較」/他凡事不肯認真,不肯「計較」,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:計算、比較
玖壹壹是當今學子崇拜的「偶像」:比喻崇拜的對象/廟前立著一尊「偶像」供信眾膜拜:以土木金屬或其他材料所製的神佛塑像
購物後請到櫃臺排隊「算帳」:結算帳目/話不要亂說,以免被秋後「算帳」:與人爭執較量,以解決糾紛。往往含報復之意。
(老闆的「耳目」眾多,消息靈通:替人刺探消息的人。/他的表現令人有「耳目」一新的感覺:耳朵、眼睛,形容所見所聞都有一種新奇、清新的感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