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itive SSL
A 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
B 不積跬步,無以致千里
C 九層之臺,起於累土
D 登高必自卑,行遠必自邇

登高必自卑,行遠必自邇:解釋: 卑:低;邇:近。「登高山須從低處開始,走遠路要從近處開始」。比喻做事要紮紮實實,循序漸進。

「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」:千里遠的路程是從邁開腳下的第一步開始。/、「不積跬ㄎㄨㄟˇ 步,無以致千里」:「跬步」形容很微小的距離。走一千里路,是半步半步積累起來的。/、「九層之臺,起於累土」:九層的高樓,是由細微的泥土漸漸累積而成。與「譬如為山,未成一簣,止,吾止也;譬如平地,雖覆一簣,進,吾往也。」:譬如用土堆山,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,這時停下來,那是我自己半途而廢;譬如在平地上堆山,雖然只倒下一筐,這時繼續前進,那是我自己要繼續堅持。→皆強調累積的功效


A 不亦「說」乎:ㄕㄨㄛ,高興
B 子「曰」:ㄩㄝ,說
C 未成一「簣」:ㄍㄨㄟˋ,裝土石的竹筐
D 雖「覆」一簣:ㄈㄨˋ,回復

不亦「說」乎:ㄩㄝˋ:高興

未成一「簣」:ㄎㄨㄟˋ:裝土石的竹筐

雖「覆」一簣:ㄈㄨˋ:傾倒


A 譬如「為」山/以國家「為」己任
B 譬如「平」地/一大幅「平」原
C 譬「如」/「如」廁
D 必有我師「焉」/如農夫之務去草「焉」

譬如「為」山:堆積/以國家「為」己任:當作

譬如「平」地:填平/一大幅「平」原:平坦的

譬「如」:如同/「如」廁:往、至

必有我師「焉」/如農夫之務去草「焉」:句末助詞,無義


A 學而時習「之」/蓮「之」愛
B 「樂」以教和/「樂」山樂水
C 學「而」時習之/擇其善者「而」從之
D 三人「行」/「行」行出狀元
~{學而時習「之」:代詞/蓮「之」愛:助詞}{「樂」以教和:名詞/「樂」山樂水:動詞}{學「而」時習之/擇其善者「而」從之:連詞}(三人「行」:動詞/「行」行出狀元:名詞}

A 學而時習「之」
B 送孟浩然「之」廣陵
C 擇其善者而從「之」
D 其不善者而改「之」

學而時習「之」、擇其善者而從「之」、其不善者而改「之」:它,代詞

送孟浩然「之」廣陵:往,動詞


A 座下/閣下
B 膝下/足下
C 陛下/殿下
D 在下/舍下

在下:謙稱自己/舍下:謙稱自己住所


A 能把握各科的學習要領,讀書便不是一件苦差事了
B 這個學期上課至今經常有時遲到的同學,都是那些人
C 我們大家都是好朋友,千萬別因細故而傷了和氣,不值得呀
D 為期明天考試有好的成績,因此,所以我才不得不熬夜猛啃書

這個學期上課至今經常有時遲到的同學,都是那些人→「經常」、「有時」選用其一

我們大家都是好朋友,千萬別因細故而傷了和氣,不值得呀→「我們」、「大家」選用其一

為期明天考試有好的成績,因此,所以我才不得不熬夜猛啃書→「因此」、「所以」選用其一


A 論語篇名傳達了孔子思想的精華
B 論語的中心思想是「仁」
C 論語中詳載孔子一生的經歷
D 論語的內容多是孔子對治國、用兵的見解

論語篇名傳達了孔子思想的精華→篇名只是各篇首章開頭的二、三個字

論語中詳載孔子一生的經歷→學習和修養的言論

論語的內容多是孔子對治國、用兵的見解→對教育、修身、治國的見解


A 弟子入則孝,出則弟
B 學如不及,猶恐失之
C 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
D 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

弟子入則孝,出則弟:青年人在家要孝順父母,出門要恭敬長上

學如不及,猶恐失之:意思是做學問想要達到的目標總是達不到,還害怕忘掉已經學到的知識。


A 日新月異/日積月累
B 不厭其煩/不勝其煩
C 嘆賞不絕/讚嘆不已
D 弄假成真/弄巧成拙

日新月異:時時有變化、有進步/日積月累:歷時久遠

不厭其煩:不嫌麻煩/不勝其煩:煩瑣得使人受不了

嘆賞不絕/讚嘆不已:皆有再三讚美之意

弄假成真:本是假裝做某事,結果竟成為事實/弄巧成拙:本來想取巧,卻反而敗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