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itive SSL
A 處之泰然
B 義憤填膺
C 反求諸己
D 光明磊落

處之泰然:遇到事情時態度鎮定,神色自若

義憤填膺ㄧㄥ:義憤:對違反正義的事情所產生的憤怒;膺:胸。發於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。

反求諸己:從自己本身找出原因,自我反省。

光明磊落:形容心地坦蕩清白無私


A 擇其善者「而」從之
B 學「而」時習之
C 人不知「而」不慍
D 溫故「而」知新

人不知「而」不慍:但是、卻

擇其善者「而」從之 、學「而」時習之 、溫故「而」知新:而且、然後


A 是孔子與孟子及曾子談論、應答的語錄
B 是後代「紀傳體」文體的起源
C 篇名皆依各篇章的旨意而訂
D 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輯而成

是孔子與孟子及曾子談論、應答的語錄→孔子與弟子及當時人物談論、應答的語錄

{是後代「紀傳體」文體的起源→「語錄體」}{篇名皆依各篇章的旨意而訂→取各篇首章開頭的二、三個字}

A 理念不同,背道「而」馳
B 視「而」不見,聽而不聞
C 鍥「而」不捨,金石可鏤
D 冒名頂替,取「而」代之

理念不同,背道「而」馳、鍥「而」不捨,金石可鏤:而且

冒名頂替,取「而」代之:無義,連詞


A 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
B 學如不及,猶恐失之
C 日知其所亡,月無忘其所能
D 鍥而不捨,金石可鏤

「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」、「學如不及,猶恐失之」、「日知其所亡,月無忘其所能」:溫習與復習

鍥而不捨,金石可鏤」:「持之以恆


A 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
B 貧而樂,富而好禮
C 近者說,遠者來
D 問一得三之樂

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: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來訪之樂

貧而樂,富而好禮:貧窮時能安樂,富有時能持守禮節

近者說,遠者來:施行仁政,使鄰近的人民喜悅,遠方的人民歸順

問一得三之樂:指陳亢問孔鯉而得知學詩、學禮和君子教子之道


A 主稱會面難,一舉累十觴
B 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
C 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揚州
D 君自故鄉來,應知故鄉事

主稱會面難,一舉累十觴:連杯痛飲,只因會面之難,顯見思念之殷、重逢之驚喜

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:無人相伴,只好與月亮、影子共飲

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揚州:朋友間的送別

君自故鄉來,應知故鄉事:客居異鄉時,遇上來自故鄉之人所流露出的思鄉情懷


A 不怨天,不尤人
B 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
C 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
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

不怨天,不尤人:君子不推諉卸責

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: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長處,只怕自己不知道別人的長處

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: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也不能假裝知道,說明「求知」精神的真諦

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:知道怎麼去學習的人,不如喜歡學習的人;喜歡學習的人,又不如以學習為樂事的人


A 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
B 人之過也,各於其黨。觀過,斯知仁矣
C 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
D 君子不重則不威,學則不固。主忠信。無友不如己者。過則勿憚改

「我向默默耕耘者學習等待,也向堅持不懈者學習勇敢;我從高傲的人身上學會了彎腰,也從奢靡的人身上學到了簡樸。」最能呼應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:三個人在一起,其中一定有我可以效法或作為警惕的人。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,對於他們的缺點,我便引以為戒,加以改正→意思是學習他人的優點,並以他人的缺點來惕勵自己,加以改正

}

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:學了一種知識或技能而能時常不斷地練習、溫習,不是很令人愉快嗎→溫故知新,強調學習的方法}

人之過也,各於其黨。觀過,斯知仁矣:人的過失,各不相同。觀察其過失,便可知道他心中有沒有仁道→從一個人所犯的過失,就可以觀察出他的善惡來。說明我們加强道德修養的重要性

{君子不重則不威,學則不固。主忠信。無友不如己者。過則勿憚改:君子不穩重就不會有威嚴,經常學習就不會固執,一切要以忠信為本,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,有錯誤不要怕改正。→強調君子交友要謹慎。


A 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
B 凡事不宜貪,若買書則不可不貪
C 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
D 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

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→強調為學重在做好自身的修養工夫,而不在於是否能聞名於外也就是題目主旨強調「修身自好」的學習態度)

凡事不宜貪,若買書則不可不貪→強調學習必須有積極的「求知欲」

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→強調「積極向上」的態度

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→意為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,到了老年再悲傷也沒用了。